中檢實業低調進場 兩億元進駐敦南商圈 中國央企來了 首度插旗台北商辦

作者: 文/林洧楨 | 財訊雙週刊 – 2013年6月7日 下午1:03

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即將簽署前,已有大陸央企背景的香港商中檢實業成功買下台北商辦, 寫下大陸央企插旗台灣首都圈的首例。隨著該交易案曝光,後續會帶來什麼效應?值得市場高度關注。

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商圈中心點的葉財記世貿大樓,據稱因有風水規畫,外觀呈八角形,與中鼎大樓比鄰而居,向來是台北市知名商辦之一。讓人意外的是,這一棟知名大樓的12樓約二百多坪的樓層,近來有了新主人。 據本刊實地調查,有著濃厚大陸央企色彩的香港商中檢實業台灣分公司,已通過兩岸官方審查,在去年底完成交易,成為第一個中國央企成功插旗台灣首都的案例。

香港商中檢實業台灣分公司雖然名稱冠上香港商,但該公司官網明白寫著原本是以中國檢驗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註冊,但因為同名問題,才更名為現在的公司名稱。這家公司來頭不小,母公司中國檢驗公司就是中國中央機構——中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駐香港的窗口公司,也是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總公司及其海外機構在香港的業務總代理,而再進一步查詢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總公司,則會發現這其實就是中國央企——中國檢驗認證集團(CCIC)的前身。

中國央企血緣純正 設分公司 重視對台布局

中檢集團是經中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許可,屬國家認可的獨立檢驗認證機構,是以檢驗、鑑定、認證、測試為主要業務的大陸央企,而中國檢驗則是其香港業務總代理,如此緊密的業務上下游關係,難怪在中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門戶網站上,會把這兩家公司同時放在非直屬單位的掛靠單位項目中。

據了解,中檢實業早從1997年就因為業務需求而獲准進入台灣市場發展,初期只負責台灣輸往大陸廢物原料裝運前檢驗業務與舊機電裝運前檢驗相關業務,但受限兩岸關係緊繃長年未能在台設立公司,直到2009年,兩岸關係改善,且台灣有意向陸資開放技術檢測和分析服務業,才籌組台灣分公司,2011年在廈門舉辦台灣分公司揭幕儀式時,中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還派了當時的副局長孫大偉出席主持,不難看出對該企業布局台灣的重視。

商仲業者指出,去年十一月底,中檢實業通過投審會與內政部地政司的審查,在台北市買進商辦,比較讓人意外的是,中檢實業並沒有買在一般業者熟知的信義區或是敦北兩個陸企群聚商圈,反而選擇近年來天價交易頻傳,且買來的商辦多等著改建豪宅的敦南商圈,中檢實業相中的是葉財記世貿大樓。

買賣過程低調 卡位敦南葉財記世貿大樓

買賣過程相當低調,消息保密到家,雖然葉財記世貿大樓旁就是永慶房屋集團總部所在的中鼎大樓,但直到近日,市場消息靈通的永慶房屋研展部協理黃增福都還表示:「沒聽過有經過政府審查通過的陸企在附近或是台北市買商辦的個案。」

根據台北市地政系統資料,中檢實業買進的是葉財記大樓的12樓、面積近270坪的商辦產品,以當地中古商辦每坪約80萬到90萬元、車位約400萬到450萬元的行情推估,房仲業者認為,總投資金額約在2.1億元到2.5億元間。

對比2011年底,大陸中央級企業第一次通過審查在台灣買商辦的情況,當時隸屬中國中鋼集團旗下的中國金貿公司是以3千多萬元買下約160坪的高雄美術館商圈的商辦,這次的面積與投資金額都放大不少。

對此,內政部地政司證實有核准中檢實業因業務需求的置產申請,但對該筆交易是否為大陸央企在台北置產首例則表示,由於審查過程中並不會對陸企有這樣的資格區分,因此無法確認,僅指出,從統計資料來看,現階段陸資法人與自然人在台北市買房已有八例獲准。

此外,內政部地政司副司長王靚琇表示,根據《陸資取得許可辦法》,審查時是以資格、用途、置產區域等條件來決定是否核准,因此像是有中國黨政軍背景的個人、非自用的投資,或是置產地區是否有國家安全等考量,才會是審查重點,但投資金額大小沒有限制,因此如果置產區域是在台北,房價地價都高人一等,金額放大也相當合理。

過去數年,陸資來台置產效應一直被業者認為是台灣房市再起飛的關鍵因素,首善之區的台北市更被認定是陸企首選之地,陸資置產傳言四起,但實際闖關案例卻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好不容易極具指標的大陸央企來台置產闖關成功,但頭香卻是被高雄搶走,如今終於等到大陸央企背景的中檢實業選擇台北置產,也讓人好奇會帶來怎樣的地產效應?

台灣籍的中國金貿總經理劉益森,當年說服中國中鋼集團高層在高雄置產時就曾表示,從陸企在台北租賃辦公室時,群聚於台北101大樓附近的習性看來,可以期待未來在高雄也會形成新的陸企聚落。

如今,從內政部地政司的統計資料也證實他的看法沒錯,從2002年開放陸資來台後,目前大陸自然人與陸資法人在全台通過審查的個案共有101件,這當中,高雄占了26案,數量稱霸全台各縣市,不難看出劉益森口中的聚客效應,因此中檢實業的案例是否會複製中國金貿的高雄經驗,在台北快速發酵,值得觀察。

聚客效應待觀察 高雄有先例,陸企會跟進?

此外,統計數字還透露出兩個重要趨勢,同樣值得留意。一個是在這百餘案中,五都合計占了74案,顯然是陸資布局台灣房地產最主要的置產熱區。另一個明顯趨勢則是陸資在台置產的腳步已經加快,這百餘件合計約為14.13億元的投資案中,去年到今年第一季所累積出來的投資案量,占了總量的近五成,投資金額則占近七成,顯示出價量同步上升的情況。

由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即將開放美髮業、娛樂業、身心障礙服務業、殯葬服務業與技術檢測和分析服務業等,陸企來台的大門再開,預料可能因此讓價量擴大速度更快。 仲量聯行台灣總經理趙正義認為,陸資確實對台灣房地產開發很有興趣,甚至近期還有陸企客戶要求評估地上權的開發案;

但就算現在通過審查的案件價量都變多,也都還算是小案件,對市場的影響仍屬有限,有賴進一步開放才會有更實質的影響力。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也認同這樣的說法,但她認為最可怕的並非中國央企帶動的陸企購屋潮,因為這畢竟有政府政策性的把關與投資限制,既不容易失控也不容易快速擴大,問題在於帶動的本土買盤才是關鍵,過去幾年在陸資買房案例還未出現前,光是預期買盤的房地產投資置產風潮就已經很驚人,案例增多後的投資預期心理效應,才是影響台灣房地產最大的因素,最值得注意。

……..文章來源:按這裡